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45分钟的通话。特朗普在通话中表示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,并敦促乌克兰尽快举行大选。
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定位发生根本性调整。华盛顿不再将乌克兰视为遏制俄罗斯的角色,而是将其作为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。乌军在前线遭受重创,军事价值降低。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,不仅难以改变战局,还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负担,影响特朗普的连任。
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达1670亿美元,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GDP的总和。战争进入第三年,美国国内反对援助的声音增加,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多次阻止援乌法案。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压力,调整对乌克兰的政策,转而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。
俄军在东线取得进展,乌克兰已难以在军事上扭转局面。现实情况迫使美国重新考虑对俄关系,寻求与俄罗斯达成某种默契,为未来的全球战略布局做准备。
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确认,普京计划再次与特朗普通电话,双方将就乌克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。基辅政府对此感到恐慌。乌克兰紧急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,商讨应对美俄可能达成的协议。
俄罗斯有望通过谈判保留对已占领的东部地区的控制,包括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州。美国对乌克兰境内估值约35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表现出兴趣,其中包括欧洲最大的锂矿储备,以及钛、锰、铁等战略性矿产。
美国代表团已秘密访问基辅,与乌克兰讨论战后重建和资源开发问题。美方提出的条件苛刻,要求乌克兰放弃对战略资源的主权。乌克兰正面临被美俄两国共同掏空的局面。
美俄关系出现转机,欧盟各国陷入危机。波兰长期以来扮演着遏制俄罗斯的角色。美俄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增加,波兰面临被推向前线的风险,可能被迫牺牲部分国家利益以换取安全保障。
芬兰2023年加入北约,选择站在与俄罗斯对立的一方。若美俄达成战略妥协,芬兰将面临更大的地缘政治压力。俄罗斯已多次警告芬兰不要挑战两国边境的稳定性,并暗示可能采取措施应对北约东扩带来的威胁。
波罗的海三国——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处境同样危险。这三个国家历史上曾属于苏联,俄罗斯一直将其视为传统势力范围。俄罗斯外交部提及"恢复历史边界"的可能性,引发波罗的海国家的强烈不安。
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战略中,可能希望通过制造欧俄之间的冲突,加速欧洲陷入安全困境,从而促使欧洲资本向美国转移。欧盟如果无法保持独立自主,可能面临被美俄两大强权瓜分的命运。
国际局势剧烈变化,中国需要保持警惕。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,具备威慑能力,美国难以通过军事手段进行压制。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超过美国,且在反舰导弹、防空系统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。
中国产业体系具有韧性,科技战的实际效果未达到美方预期。尽管美国加大对华半导体限制,但中国本土企业在28纳米及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自主可控,足以满足大部分民用和部分军用需求。中国通过"一带一路"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扩大国际影响力,在全球南方国家获得广泛支持。
美国希望集中力量针对中国,但目前没有足够资本全面对抗。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试探中国态度,寻求合作或妥协。如果中国拒绝配合,美国很可能在亚太地区制造更多麻烦,包括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军事联系、鼓动南海紧张局势等。
中国应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,加强自身实力建设,同时强化与欧洲的战略合作,避免被孤立。只有保持战略定力,才能在国际秩序重塑过程中赢得主动,应对可能到来的最后一击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